隨著普洱茶文化的復興,近年來,因茶而生的書刊猶如井噴,多不勝數。但細讀起來不免令人失望,深入研究者少,科學創(chuàng)新者鮮,嚴謹論述者寡。盡管這些書刊的裝幀精美、色彩斑斕、紙張華貴,但難得精髓,只不過是個貌似。
?
陳宗懋
《中國茶經》
出版于1992年5月1日上海文化出版社的《中國茶經》,是繼唐代陸羽《茶經》之后,又一部文化性和經典性相結合的茶業(yè)百科全書?!吨袊杞洝酚申愖陧淌谌沃骶?,程啟坤教授、俞永明教授和王存禮副編審任副主編,邀請茶學界、醫(yī)學界名家編著而成。也是中國近代出版的最早最全面的一本茶葉知識書籍。它與《茶經》相比,更具有時代特色,既重科學技術,又重歷史人文;把茶葉生產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結合記述,詳細闡述了中國各個主要歷史時期茶葉生產技術和茶葉文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突破了傳統(tǒng)的寫作方法,較準確而全面地總結了古代、近代和當代的茶葉情況。茶與人類健康關系的敘述,表明了中國對茶葉科學的認識和利用過程,并對各種茶的飲用方式,特別是具有濃郁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飲茶方法和禮儀,以及與文學藝術關系的剖析,較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數千年茶文化概貌。
?
全書分為《茶史篇》、《茶性篇》、《茶類篇》、《茶技篇》、《飲茶篇》、《茶文化篇》6篇,涉及茶學的各個方面。其內容之豐富、論述之深入、觀點之鮮明,都是目前所僅見的,也是業(yè)界公認的一本具權威性、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和可讀性的茶葉百科全書。
?
鄧時海
《普洱茶》
鄧時海著的《普洱茶》2004年4月1日,由云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正式在大陸地區(qū)發(fā)行。實際上早在1995年普洱茶對海峽兩岸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還僅僅是水中月霧中花的時候,鄧時海就出版了海內外第一本關于普洱茶的專著——《普洱茶》,記入了從清末到“文革”的號級茶和印級茶,使被遺忘了半個多世紀的普洱茶重新被認識,讓研究、銷售普洱茶的人視為必讀之書。
?
鄧時海從90年代初開始發(fā)掘整理普洱茶的資料,希望把喝過的每種茶的感受和品質記錄下來寫成書,不讓它們消失在歷史里。《普洱茶》的出版,讓許多臺灣茶人和有錢有閑的人轉向品飲、收藏普洱茶,進而帶動了韓國、東南亞的普洱茶市場。此后,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吹起了普洱茶流行風,并逐漸影響到長江三角洲地區(qū)。《普洱茶》在大陸出版后,從此,盲目的普洱茶信眾心中有了指南針。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普洱茶》一版再版,擁躉無數。鄧時海又出版有《普洱茶續(xù)》。
?
雷平陽
《普洱茶記》?
《天上攸樂》
從2000年開始,雷平陽就一直行走在盛產普洱茶的西雙版納古六大茶山上。這六座古茶山,分別是基諾山、莽枝山、革登山、蠻磚山、倚邦山和易武山。來自植物學、文化人類學、民族學和邊緣政治學的諸多資料給他信息,這里是茶葉的核心發(fā)祥地,更是茶文化的“故鄉(xiāng)”。
?
因此,在一系列深度調查和走訪后,雷平陽撰寫的《普洱茶記》、《天上攸樂》兩本書先后問世。西方的一些漢學家和經濟學家認為,起始于云南瀾滄江流域,沿青藏高原邊緣,直達中亞并連通世界的茶葉貿易之路,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條茶路。書中解讀了這條茶路的開通時間,與人類的文明史同步,遠遠早于一些普洱茶專家測定的一千七百年前。因為此路狀若一張長弓,被命名為“茶文化之弓”。
?
鄧九剛、艾梅霞
兩本《茶葉之路》
以《茶葉之路》為題,對中俄之間的運茶商道進行全景式呈現的專著,迄今為止有兩部,一部為內蒙古鄧九剛先生的《茶葉之路:歐亞商道興衰三百年》,該書以《茶葉之路·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的商貿往事》為題由新華出版社再版,另一部則為美國女學者艾梅霞2007年出版的《茶葉之路》。
?
鄧九剛《茶葉之路》書中以連接歐亞大陸的一條絕無僅有的特殊商道為背景,全景式展現了清朝康熙年代至1999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300年間,中國與俄羅斯之間以茶葉貿易為主的國際商貿活動,第一次以茶葉之路為主線,全方位、立體描繪了這條重要商道的歷史進程和文化演變。鄧九剛先生是位作家,但他并沒有以馳騁想象力的文學筆法處理綿延達兩個多世紀的中俄茶葉貿易這樣的歷史題材,相反,他傾注了十余年的心力進行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在寫作方式上,或許更適合歸類為“報告文學”。
?
美國人艾梅霞寫的《茶葉之路》是一部大眾歷史學著作,講述中國與俄國數百年前跨越大草原的相遇,追尋一條湮沒的古代商路,再現一段輝煌的商業(yè)傳奇。艾梅霞出生于美國,成長于科羅拉多州的布爾德。19歲的時候,她來到亞洲,先后在香港新亞書院、東京索亞非大學、臺北中華語文研習所求學,與亞洲結下了終生的不解之緣,從事出版和傳媒工作。在蒙古工作若干年,來到匈牙利布達佩斯之后,一次穿越歐亞大陸的西行使她決定開始《茶葉之路》的寫作。
?
正所謂打開不同的窗戶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艾梅霞所采取的有別于傳統(tǒng)的中國中心論和歐洲中心論的視角,讓人們更多地看見了茶葉之路上草原民族的身影,以及政治、貿易給他們造成的風云變幻,這樣的視角是可取的,因為正如艾梅霞本人所言,草原民族能夠和茶葉之路兩端的東西雙方分享許多共同的傳統(tǒng),利用雙方的信息系統(tǒng)、貿易系統(tǒng)、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人文成就,因此他們是“東西雙方間最合適的中介”、能使“東西方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經濟實體”。和許多局限于追述中俄兩大國之間的“商貿往事”的研究相比,艾梅霞從研究方法或觀點上看雖然難稱有新意,但的確在勾畫一塊原本模糊不清的歐亞大陸腹地方面做出了可貴的努力。
?
像鼎鼎大名的“絲綢之路”一樣,“茶葉之路”——這條隨茶葉貿易興起而開通,始于北京、經蒙古至俄國圣彼得堡的商路,曾經在東西方貿易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并且引起了亞歐大陸腹地全面、深刻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安枞~之路”在十八九世紀達至鼎盛,執(zhí)牛耳者是著名商號“大盛魁”,至20世紀初,它才隨著晉商的衰落而式微。艾梅霞將這條商路置于歐亞大陸民族、文化和政治的大背景下,對其興衰及周邊歷史文化環(huán)境的變遷作了細致的考察與全景式的描述,并和讀者一起展望和期待它在21世紀中國崛起年代的復活。
?
雖然《茶葉之路》一直被視為一部“大眾歷史學著作”,但艾梅霞為該書的寫作查閱了蒙古文、中文、滿文、俄文等多種語言的文獻資料。整部書內容豐富,雖然不像一些學術專著那樣晦澀艱深,但文化交流、軍事沖突、民族興衰、貿易往來、人物故事等等,都由艾梅霞生動描述,對茶不了解的讀者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查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歐亞歷史。
?
楊凱
《從大清到中茶:最真實的普洱茶》《號級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與流變》
2008年,楊凱的《從大清到中茶:最真實的普洱茶》問世,其間梳理收錄了從清代到民國諸多普洱典故及茶人逸事,如:大清普洱茶拾珠、“錢王”和普洱茶的公案、普洱茶假冒史話、中茶公司和云南中茶公司商標的一段公案、七子何時“圓”成“餅”等等有意思的文字,這些自故紙堆里整理出來的故事,既有歷史檔案的真實性,又不乏新鮮活潑。譬如如今很多茶企默認的茶餅撒面之做法,在清代是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改造茶”,有商號因此而被其它商家被告發(fā),受到“云南勸業(yè)道”的處罰,每擔茶減價銀子二兩七錢,有“每擔茶罰銀三錢”,并記錄被罰的兩家商號“經此次罰金而后,認真整頓茶業(yè),挑選佳品,以利暢銷,勿得仍蹈前轍?!边@本書在09年受到茶界的很大關注,對于熱愛普洱茶,還想探究一點它的歷史脈絡的人來說,這是一本有典可數的教材和饒富趣味的說茶讀本。
?
2012年楊凱新作《號級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與流變》與讀者見面,書中可以看到大清、民國的茶業(yè)管理政策、云南茶莊的演變和關聯(lián)、普洱茶工藝的演變、昆明的茶莊、下關茶業(yè)和沱茶的誕生、徐霞客與明末云南茶文化種種。展卷,歷史感迎面而來,考據歲月間發(fā)生過的諸多茶事件,知識性與趣味性同樣濃醇。楊凱通過什么是普洱茶、普洱茶源流、普洱茶制作、普洱茶經營、普洱茶發(fā)展等篇章,考究了普洱茶的歷史與文化,以歷史文獻、檔案資料、田野研究為基礎,實事求是地論述了普洱茶的源頭、流變、起伏、興衰,有理有據,夾敘夾議,圖文并茂,新意迭現,另辟蹊徑,別開生面。
?
除此之外,木霽弘(茶馬古道命名人)編寫的《中國普洱茶文化》,鄒家駒編寫的《漫話普洱茶》、《金戈鐵馬大葉茶》,都是當代值得一看的“營養(yǎng)豐富”的茶書。
相關熱詞:新生代
茶書
茶文化
作品
!
也想出現在這里?
聯(lián)系我們吧
廣告
延伸閱讀:
· 解析普洱茶的原生態(tài)茶文化12-15
· 茶藝師:茶文化的傳播者 茶葉流通的加速器07-10
· 東莞茶文化促進會高端品茗盛會邀您參與07-10
· 普洱市舉行茶文化與科學專題講座08-18
· 哈尼族獨特的茶文化05-14
來源:互聯(lián)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