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另類傳奇—訪寧洱老茶人湯謨,該文轉(zhuǎn)載自2010年的《普洱》雜志,如有看過就當(dāng)懷舊!作者:黃雁!
考古茶膏貢皇帝,擁軍抗敵兒時忙。
今作此補茶都譽,八秩甘操爐灶旁。
這是一位八旬老者的自勉詩,最初看到這首詩是在一年前,我去一個朋友的茶店喝茶。見一紅木托盤中存放著幾張名片,我一眼就看到了這首詩。詩印在一張兩指寬的名片上,小小的名片還印有一位老者的照片,照片上的老者白發(fā)如雪,長須垂胸,頗有些古風(fēng)。
我承認,我正是被照片所吸引,之后才伸手從托盤中拿過名片來仔細賞讀那詩的。從古體詩寫作的角度來看,此詩說不上工整,特別是詩詞的起句和第二句,看起來有點讓人費解。朋友為我大致作了介紹,我依稀知道了一點個中緣由,原來老者是一位擅長做普洱茶膏的民間茶人。
不久前,我想寫一篇生活在普洱市井中的民間茶人故事,我突然想到了那張二指寬的名片。循著名片上的地址:寧洱東街三幢一單二樓東,我輕輕地敲了敲門,不曾想到,就在這一天,我叩開了一位85歲老人與普洱茶膏的另類傳奇。
一個沉睡了60多年的
普洱茶膏記憶
這位老人的名字叫湯謨,退休之前是寧洱縣獸醫(yī)站的一名畜牧獸醫(yī)。那么,一位獸醫(yī)怎么會和茶膏扯上了關(guān)系呢?這還得從2005年的一個夏天說起。
那一天傍晚,80歲的湯謨老人前往一位老友家串門聊天,無兒無女的他每到日近黃昏之時總會感到無限的寂寞。于是,與老友品茶喝酒聊天成為了他打發(fā)時光的方式。
來到老友的府上,一番寒暄之后,老友為他泡茶倒水,還隨手遞給他一本厚厚的雜志。湯謨老人接過雜志,不經(jīng)意地看了看封面:《農(nóng)業(yè)考古》2005年第2期。他心下有些奇怪,自己又不懂考古,老友為何要他看這本書?正要開口問,只聽老友說:“你看看334頁的那篇文章,我們的普洱茶現(xiàn)在火得不得了?!?/p>
按照老友的提示,湯老很快翻倒了334頁,只見上面刊登著一篇題為《普洱魅力》的文章。作為普洱茶故鄉(xiāng)人,一見到這個標(biāo)題當(dāng)然會激動,快速瀏覽中,突然,文章里的一段話將他深深地吸引了: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久負盛名的茶人林榮坤先生給我們沖泡的普洱茶膏,這種茶膏市面上幾乎沒有流通。它曾以3克茶膏拍出了1.2萬元人民幣的天價。
據(jù)林榮坤先生介紹,此茶膏乃清朝年間制造,制造這種茶膏要用一百斤茶加入三百斤水,慢慢熬制,最后也只能熬出二十斤左右的茶膏,而且沖泡茶膏的方法與沖泡其他普洱茶不同,他利用兩個茶碗,一只碗中放3克左右的茶膏,然后直接注入開水,茶膏在水溫作用下開始溶解,稍過片刻再把放茶膏的茶碗疊入另一個茶碗。再在另一個茶碗中注入100度的開水,再次利用高溫促使茶膏溶于無形。在茶膏的溶解過程中,可明顯觀察到,茶湯由淺入深再到黑,有色無茶。湯面上漂浮著一層形狀變化莫測的金光紋線,確屬奇景。
我問林先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金光線紋呢?他說這種普洱茶膏中加入了野生的珍珠粉沫在內(nèi)。林先生還稱贊普洱茶膏為:“會動的茶,可以喝的古董”。
細細地研讀著這段文字,湯老心中涌起了陣陣熱流。普洱茶膏,這個在自己的生活和記憶里已經(jīng)久違了的名詞,此刻竟然會在心中如此輾轉(zhuǎn)反側(cè)。3克茶膏竟然可以賣到1.2萬元,這是自己兒時熟悉的那個東西嗎?抑或是自己看花了眼?
老友見他如此癡迷,就笑著說:“我就知道你會喜歡,拿去慢慢研究吧!”湯老將那本雜志帶回家。明亮的燈光下,他將那段文字看了又看,這段幾乎沒有一個華麗詞藻的簡樸的文字他不知看了多少遍,每一個字都猶如一顆石子,在他記憶的古井里激起層層漣漪。
湯老想到了自己在父親身邊的點點滴滴,想到了父親教自己熬制茶膏的每一個細節(jié),漸漸地,父親為了讓他迅速掌握熬制茶膏的程序和訣竅而專門為他總結(jié)的十六字要訣清晰地浮現(xiàn)在記憶中:
水作載體浸潰加溫
汲出茶精過濾脫水
這十六字要訣,是父親手把手地教會他融會貫通的,想到父親,湯謨不禁老淚縱橫了。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