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與中國名茶 (1)
因為生在鄉(xiāng)下,所以從小就隨著爸爸喝那種濃濃的磚茶。從小到大,都是那種,所以我以為天下的茶都是爸爸喝的那種苦苦的。后來讀《紅樓夢》,看到晴雯被攆出大觀園,病倒在嫂子家,賈寶玉偷偷去看她,看到碗很臟,茶是淡淡的,苦的那種,所以感嘆這也叫茶。才知道原來茶還有不苦的,還有不叫茶的茶。
初中畢業(yè),同學請我喝茉莉花茶,清香四溢,當時以為是全天下最好的茶了。豈料同學嘴角一歪說:“這也叫高級?龍井才高級呢!”從同學家回來,很是憋氣,也很為自己的見識淺薄羞愧,于是一氣之下,干脆搜集起茶的資料來了。至現(xiàn)在,雖然茶沒有喝多少,但資料收集了不少,今天就來篇小文,胡亂談談中國的茶文化和中國名茶吧!
一、中國的茶文化發(fā)展簡史
若論中國的茶文化,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茶文化的啟蒙時間,大概還在三國以前,三皇五帝時代。至晉代,文人飲茶興起,茶文化進入了萌芽期。公元780年,陸羽所撰的《茶經》問世,以后又出現(xiàn)了《茶述》、《煎茶水記》、《采茶記》、《十六湯品》等大量論茶的書,形成了中國的茶道精神。到了宋代,文人中開始出現(xiàn)了專業(yè)的茶社團體,而且茶開始進入宮廷。據(jù)聞,宋太祖趙匡胤便是位嗜茶之士。其時,還在宮廷中設立了茶事機關,用茶還分等級。皇帝為了籠絡大臣,有賜茶之說,而民間的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鄰里互走要“獻茶”,有貴客來要敬“元寶茶”,訂婚時“下茶”,結婚時“定茶”,同房時“合茶”,鄉(xiāng)間甚至還流行“斗茶”。
明清兩朝,有關茶的題材,開始大量進入文人雅士的作品中,由此可看到茶文化的普及程度。如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就有《烹茶畫卷》、《品茶圖》,另一才子文徵明有《惠山查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作品。到清朝,茶類愈加繁多,并多有出口,甚至形成了專門的出口茶葉的行業(yè)。而關于茶的書、詩更是多的不計其數(shù)。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茶葉產量連年劇增,年產量由1949年的7500噸發(fā)展到1998年的60余萬噸。而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更是為我國在茶文化方面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杭州成立了“茶人之家”的社會團體,1983年,湖北“陸羽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西湖正式開放,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成立,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的茶藝館也越辦越多,而中國茶藝與茶文化研究,也開始推向國際,并吸引了美、日、韓以及港臺等國家和地區(qū)參加。各省市、地區(qū)和主產茶地紛紛舉辦了“茶葉節(jié)”,如云南普洱茶節(jié)、河南信陽的茶葉節(jié)、武夷山巖茶節(jié)、湖北英山茶葉節(jié)等,不勝枚舉。
二、茶菜、茶具與茶藝
茶一般是用來飲的,很多人都以為茶只可飲。其實不然,茶還可以用來吃,中國的菜肴世界知名,同樣的,中國的茶菜也是世界知名的。
茶入菜,取其藥理。中國素有藥食同源之說,茶有色香味形四大特點,更兼有調和滋味和藥理成份,所以茶葉菜肴一般都具有雙重功效,即可增進食欲,解除饑餓,又能防治某些基本和增強人體健康。我們平日所知的茶葉蛋,即是著名茶菜之一,其即可作點心,也可上桌作菜肴,吃起來也是男女老少皆宜。另外還有茶葉粥、茶蛋飯、龍井蝦仁、清蒸茶鯽魚、龍井肉片湯、綠茶番茄湯等茶葉菜肴。我就曾在出差杭州時吃過一次龍井蝦仁。其出鍋裝盤,但見蝦仁玉白、鮮嫩,茶葉碧綠、清香、色澤雅麗,風味獨特,入口之鮮味不絕,三日不去(夸張了一點,不過三個小時不去大概是真的)。席間,聽店家引經據(jù)典,講解龍井蝦仁的出處,才知乃是受蘇東坡“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啟發(fā),利用龍井茶“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與入時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黃山毛峰的傳說10-09
· 蔡襄“龍團”細分明10-09
· 水金龜?shù)膫髡f10-09
· 英國飲茶的由來10-09
· 茶之誕生(下)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