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普洱,自忖有三癮:棄龍井喝普洱,是為一癮;數(shù)度品嘗宋聘紅印為之迷戀,是為二癮;如今沉醉于古樹純料是為三癮。茶友間玩笑,讓你喝好茶其實就是害你。想想自己,毒害之深,情何以堪?
古樹茶,毒在哪里?為什么會讓人欲罷不能、愛之深切?換言之,面對一款古樹茶,你究竟喝到了什么?
什么是古樹、純料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必須厘清什么是古樹純料?有必要對古樹、純料作一個相對粗略而且寬容的界定。

一般意義上的古樹指的是100年以上的古茶樹,當(dāng)然在一些骨灰級茶友的標(biāo)準(zhǔn)中,非300年以上者均不得冠以“古樹”之名。但就我個人的品飲體驗而言,百年之樹與臺地,相對于百年之樹與三百年之樹的差別,可謂五岳與丘陵之別。百年之樹與臺地間的差別屬于本質(zhì),而百年之樹與三百年間的差別則屬于程度,因此可以寬容地把古樹的底線放在“百年”的時間點上。
至于純料,我的粗略理解則是“天、地、時”合而為一:即在相同天候、相同土壤條件下的同一區(qū)域(山頭)內(nèi),在同一個季節(jié)采摘的古樹茶。
在茶山,也許過一道坎茶葉滋味就不一樣了,也許連著幾個山頭滋味還是難以區(qū)分。所以對山頭的界定只能是大略的,大的山頭也許有幾個寨子,而小的山頭也許就是一個山坡了。比如,在如日中天的“有桂花樹飄香的”班章村,出自老班章、老曼娥古茶園的古樹茶差別就相當(dāng)明顯。老曼娥那種強(qiáng)烈的、鮮爽的、瞬間即轉(zhuǎn)的苦底自然成為它有別于老班章的標(biāo)簽。當(dāng)然,另一種聲音會說,你這個“純”太不純,我的純料可能是同一山頭同一陽坡同一棵樹在同一個時間采摘的。對這樣的質(zhì)問,只能回答,你太骨灰了。一般意義上的古樹純料還是基于能夠提供給小眾品飲的商品,還是需要一定的量,否則只能獨樂樂了。我曾受贈? 100克易武500年古樹單株茶一餅,感謝也相信制作人的誠信和為人,這一餅茶一定是于某一天在某一山頭的某一株500年以上的古茶樹上采摘后曬青石模壓制完成的。這百克茶餅于我貴若黃金,惶惶乎以至于至今未敢開餅泡湯。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但我知道太過稀少的東西反而會讓人產(chǎn)生些距離。
外因內(nèi)因決定古純迷人氣質(zhì)
曾經(jīng)說過,評鑒一款普洱茶有四大要素,即茶質(zhì)、茶香、茶韻、茶氣。茶質(zhì)為本,茶香、茶韻、茶氣為表。而一款古樹純料,則是將這四大要素更精準(zhǔn)地予以鎖定:
“悠遠(yuǎn)百年之嘉木,正山純凈之原香,醇厚釅然之山韻,綿實沉透之生氣?!?/p>
原香、山韻體味于口,即口感;生氣感受于體,即體感。
那么,古樹純料為何擁有迷人的原香、山韻、生氣呢?古樹純料與臺地純料、古樹純料與拼配料為何在香、韻、氣上存在如此大的不同?
最根本的還在于——內(nèi)因(茶樹的種類基因)與外因(生長的土壤、天候、生態(tài))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茶質(zhì),因而成為獨特的口感與體感。
雖然都是普洱茶,但從植物學(xué)分類來講,云南的古茶樹仍然有七個種和變種:普洱茶種、茶種、大理茶種、苦茶種、勐臘茶種、多萼茶種、滇緬茶種。
像為許多茶友熟知的半坡新寨的800年樹齡南糯山大茶樹和300年樹齡的刮風(fēng)寨大茶樹屬于普洱茶種,樹齡1700年的巴達(dá)大茶樹屬于大理茶種,樹齡300年的曼糯大茶樹屬于苦茶種,而落水洞的500年大茶樹又屬于勐臘種。
而被茶友們經(jīng)常提及的臺地茶,主要都屬于云南省茶葉研究所在1951年后培育出的云抗10號、14號、29號,云選9號,長葉白毫等大葉茶種無性系良種。
無論是古茶樹和后期推廣的臺地茶,雖然都是屬于大葉種,但由于內(nèi)核基因的不同,它的外在表現(xiàn)肯定不同。這就是內(nèi)因。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jìn)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yán)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