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這樣描述「茶湯入口很澀,之后在口里的回味還是很澀,這種茶葉就是澀的。茶湯入口感覺澀,之后在口里有回甘,這種就是收斂性」。
我們認為,收斂性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茶湯的「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的過程。那么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普洱茶的“收斂性”呢?在若干個說法中,到底那個才是最接近“收斂性”的呢?收斂性到底描述的是茶葉的什么特質(zhì)呢?
茶湯入口很苦(澀),之后在口里的還是苦(澀)味,這種茶葉就是苦澀底的茶。茶湯入口感覺苦和澀,而后苦有回甘、有喉韻,這種被感知至消退的過程就是收斂性。在一款普洱茶湯入口的瞬間,苦(澀)味會迅速被口腔的感覺器官感知,這種感覺在口腔中會能持續(xù)多久?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斂性了。
收斂性較強的茶:苦(澀)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覺后,又迅速消退,轉成回甘迅速;
收斂性較弱的茶:苦(澀)味迅速被口腔的感覺后,消退的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續(xù)著苦(澀)味;
收斂性一詞,有收縮、內(nèi)斂、含蓄的解釋。同樣也有一種藥物叫“收斂劑”-主要成分為單寧,收斂性=澀,也許正是來自于此。
對于茶葉的品質(zhì)的描述,通常的慣例人們會說好的方面,比如說某款茶,香氣特別好。如果收斂性性等于刺激性的話,我們實在是無法理解“收斂性好”這句話是在說這茶好?還是不好?苦澀是刺激性,那么苦澀重的茶是好呢?還是不好?問題恐怕還不是那么簡單!
如果只是簡單的描述一些感官,直接用苦、澀、甜、等各種指標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破費周折的用“收斂性”呢?
下面讓我們再來看看某位朋友轉的關于收斂性的一些‘類官方’的說法:
中國國家(GB)茶葉標準:
《GB 10221.2-88 感官分析術語 與感官有關的術語》中對收斂的說法如下:收斂效應convergence effect 降低了對兩個同時的或連續(xù)的刺激的差別的反應。與對比效應相反。
《GB 10221.3-88 感官分析術語 與感官特性有關的術語 》中對苦,澀的定義如下:苦味的bitter 由某些物質(zhì)(例如奎寧、咖啡因等)的水溶液產(chǎn)生的一種基本味道。澀味的astringent某些物質(zhì)(例如多酚類)產(chǎn)生的使皮膚或粘膜表面收斂的一種復合感覺。
看到這里,似乎明白,“收斂性”并不是簡單的對苦澀的描述,而是說明一種復合的感覺。這種感覺會在品飲茶葉的過程中,帶來給人除了身體以外的心的愉悅!
能否可以這樣說:收斂性表面上是一種對感官的描述或評價,卻意在道出茶品能給人帶來精神愉悅的某些因素的指標。
又能否可以這樣說:雖然這些因素能夠給人帶來的精神愉悅是千差萬別的,但是卻有著某些‘有目共睹’的共性。(好茶的共性,不得不讓我又想到某人說的“好茶是給有思想的人喝的”)
再能否可以這樣說:收斂性正是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而這些“因素”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苦澀概念。如果能對這些因素有個明確的認識,認識“收斂性”,認識“好茶”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這就又說到‘喝茶’上來了。喝茶理應追求好的感覺,首先是感官的方面,然后是心靈的方面,這符合東方人喝茶的追求。好的口感、香氣、回甘、生津、滋味,能夠給人喝著爽,但卻不一定能夠讓人有心的愉悅,也就是說,飲者感覺不到這茶的靈性,或者說這茶"不活"!~沒有茶韻!好的感覺來得太直接了,卻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經(jīng)不住把玩!
也許在很多人的心里面,都有一種以含蓄、內(nèi)斂為美的傾向。這如果體現(xiàn)在茶給人的復合感覺上,應該就能夠給人帶來韻味,讓人覺得這茶有靈氣-“活”。這就是茶的收斂性強的定義吧?。▊€人觀點)
舉幾個指標來試驗證一下什么是收斂的感覺:香氣--香氣不張揚,內(nèi)斂;苦--無論輕重否,恰到好處,苦得爽朗,輕得柔美,不要苦得要死甜香得要命的那種感覺;澀--適當即可,能悠然而化;生津--姍姍而來,而不是一口下肚,馬上就來,太直接了,如同吃藥,何韻之有?等等,總之是一種含蓄,內(nèi)斂的感覺。這些感覺對于普洱茶,尤為重要。
這些感覺復合而出的“復合感覺”,飲者喝茶在口,感覺在心,評判以‘收斂’為上,自然會對一款茶的收斂性如何,做出客觀的評價。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