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普洱的茶蟲來說,想要成為一個資深茶蟲,光知道了普洱茶分生熟,如何沖泡普洱茶這些知識,那肯定是不夠的。
想要深入了解普洱茶,就應(yīng)該先從它的歷史開始,貫穿始終,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今天,小編就從普洱茶的歷史講起,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
上古時期
普洱茶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jù)東晉常璩所著的地方志《華陽國志》可知,商周時期云南茶葉的種植傳播到巴蜀之地?!恫杞?jīng)》中《七海》云:“巫山株橘,南中茶子”,均指巴蜀為茶之故產(chǎn)地。
三國時期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茶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鋩于莽枝、埋鐵磚于蠻磚、遺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而名其山,又莽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蜀漢丞相諸葛亮開發(fā)西南,使得云南的茶葉生產(chǎn)得到了較大的開展。
至今,云南仍有茶樹乃“武侯遺種”的傳說。
在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里,至今還流傳著“武侯遺種”的傳說。武侯便是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公元225年,他率軍南征到了緬甸北部重鎮(zhèn)臘戎,因而打通了通向印度、緬甸的商路。因為云南一帶氣候濕熱、蚊蟲很多,軍中疫病盛行。當(dāng)?shù)蒯t(yī)師用野生茶葉煮水讓戰(zhàn)士服用,使得疫病得到操控。
諸葛亮認識到茶葉的功用,在南征后回來蜀國的時分,他看到許多病弱的戰(zhàn)士不能跟從其回國,只能留在當(dāng)?shù)?,所以諸葛亮做了兩件對茶葉開展有著深遠影響的事:一是從當(dāng)?shù)夭柯漕I(lǐng)袖哪里購得茶籽運回蜀國耕種;另一個就是讓那些留下來的戰(zhàn)士在當(dāng)?shù)嘏d種茶葉,將茶葉作為今后跟蜀國交換的商品。
諸葛亮的這兩項行動不僅為留下的戰(zhàn)士找到一條活路,還推動了茶葉在當(dāng)?shù)氐拈_展。到現(xiàn)在為止,當(dāng)?shù)氐幕Z族還奉諸葛亮為茶祖,每年舉辦祭拜活動。
?
唐朝
唐,陸羽所著《茶經(jīng)》(公元780年)有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譯文:茶是中國南方出產(chǎn)的一種優(yōu)良木本植物。樹高有一尺、兩尺甚至幾十尺的。在巴山峽川一帶,有主干粗到兩人才能合抱的茶樹,砍掉枝條,才能采到茶葉。茶樹的外形似瓜蘆木,葉子似梔子,花似白薔薇,種子似棕櫚,蒂似丁香,根似胡桃樹。
唐朝時,樊綽所著的《蠻書》記載了很多關(guān)于云南的前史,其間在《蠻書·云南志·管內(nèi)物資》(公元863年)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的記載。銀生城,即今日的景東縣城,城界諸山,即景東城邊哀牢山、無量山及其兩山余脈。涵蓋了今日的普洱、版納、臨滄、玉溪、紅河以及老撾、緬甸、越南的部分區(qū)域,這便是公認的最早關(guān)于普洱茶產(chǎn)區(qū)最早的文字記載。
元朝·明朝改名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因為后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其時“耳”無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于此,從此得以正名寫入前史。
普洱茶,最早記載為“普茶”,明洪武十六年(1383),明太祖改“普日”為“普耳”,劃歸車?yán)镘娒裥渴顾窘y(tǒng)轄,后“普耳”改稱“普洱”。明人飲普洱茶蔚成風(fēng)氣,明代方志學(xué)家謝肇涮著《滇略》中記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明清時期
清朝為普洱茶的極盛時期,據(jù)《普洱府志》記載,“普洱所屬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萬人”,可見其時盛況。無論是王公貴族仍是精致人士,都以飲用普洱茶為風(fēng)潮,更有“冬飲普洱,夏飲龍井”的習(xí)俗雅興。其時,思茅與西雙版納一帶為其主要質(zhì)料生產(chǎn)區(qū)域,而普洱與思茅成為加工和集散中心之一。
明清時期,以普洱(現(xiàn)寧洱縣)為中心向外輻射六條茶馬古道,將普洱茶行銷至中國本土、西藏、越南、緬甸、泰國等地,并轉(zhuǎn)運到港澳、東南亞,乃至歐洲。茶葉,成為了銜接中華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橋梁。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府正式建立,云南省每年都向請朝廷進貢普洱茶,普洱茶因被定為貢茶而名揚全國。
設(shè)普洱府本是為推廣改土歸流,加強清政府對云南西南邊遠地方的統(tǒng)轄,此時,因為普洱府統(tǒng)轄的擴展,六大茶山正好劃進了普洱府統(tǒng)轄區(qū),普洱所產(chǎn)名茶悉數(shù)進入朝廷,呈于皇帝和王公大臣的案頭?;实鄢俗约猴嬘猛猓€將普洱茶贈送給功臣和外國使節(jié)等。
乾隆時期,普洱茶行銷全國,名動國內(nèi),成為官府的重要稅收來歷,據(jù)《普洱府志·食貨》記載,“洱茶名重全國,每年納茶六七千馱(每馱60公斤計,合36萬-42萬公斤),如山作茶者(指茶商及工匠)數(shù)十萬人,茶客收購運于各處?!?/p>
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今后,法國、英國先后在普洱建立海關(guān),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遠銷,普洱茶馬古道再次興旺起來。
民國時期
清代二百多年間普再茶的生產(chǎn)加工中心在瀾滄江以東的六大茶山、普洱茶的交易主要在普洱、思茅、動海地處瀾滄江以西、普洱府成立時(1729年)清政府改土歸流的計劃沒有推行到瀾滄江西岸。勐海仍在車?yán)镄克镜淖灾畏秶鷥?nèi),漢人進勐海經(jīng)商有很大的阻礙、直到清朝結(jié)束的前兩年(1909年)漢人一直未能在勐海建起茶莊加工經(jīng)營茶葉。1910年石屏籍漢人張?zhí)碾A進勐海建起第一個茶莊——恒春茶莊,自此普洱茶加工重心逐漸由以易武為中心的江內(nèi)六大茶山向以勐海為中心的江外六大茶山遷移,加工中心的遷移,伴隨了茶莊茶號的遷移,茶人茶商的匯聚以及加工原料的選擇。
民國時期,由于抗戰(zhàn),云南普洱茶也不可避免地擔(dān)起了復(fù)興救過的重任,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茶界奇才,鮮為人知的云南人朱文精,沙甸回族實業(yè)家白孟愚,以及后來嶄露頭角的吳覺農(nóng)、勇?lián)铇I(yè)復(fù)興大任的范和鈞、馮紹裘、李拂一一等等,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之下,為現(xiàn)在赫赫有名的勐海茶廠、下關(guān)茶廠、鳳慶茶廠打下了基石,也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津津樂道的印級茶。
新中國成立以后
新中國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結(jié)前,因普洱產(chǎn)區(qū)一些私人號制茶運營普洱茶,一些普洱茶得以保存下來,被稱為“號級茶”。
1951年12月,經(jīng)中心私營企業(yè)局核準(zhǔn),“中茶牌”(民間稱“八中茶”)商標(biāo)注冊成功,因為中茶商標(biāo)中的茶字是手藝蓋印,因印色之別有了紅印、黃印、綠印之稱,這期間產(chǎn)的茶稱之為“印級茶”。
古人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鐘愛普洱之人,必先觀其歷史脈絡(luò),在這滾滾長河中,領(lǐng)略一番大自然的瑰麗。
(來源:?東家APP?更多好文請關(guān)注普洱茶吧微信公眾號:puertea8;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8cn)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yán)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