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農架知名度提升,被譽為“綠色寶庫”、“森林公園”、“自然博物館”、“科研基地”的神農架已以綠色旅游為先導,帶動著綠色旅游產品的形成和發(fā)展,以“鄉(xiāng)特”為品牌的紅花茶業(yè)正在引導著村民走向致富路,“不喝紅花茶、枉到神農架”歇后語更加使神農“茶人”、游人和華夏兒女緬懷茶之始祖——神農氏。
《神農本草》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毕鄠魃褶r嘗百草中毒暈倒在茶樹下,恰好有水從茶樹葉子上滴下,流入神農口中,神農飲后起死回生,又一說是神農煮水,有茶樹葉子飄落鍋中,神農飲后,這種味苦回甘的葉子可提人精氣神,于此發(fā)現了茶葉的藥用功能。
如今神農紅花“茶人”在這片有著千年茶葉生產歷史的區(qū)域努力拼搏,科學地打造致富新路,“鄉(xiāng)特”紅花茶等品牌再次讓古老的土地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杜成林,一名中共黨員,在他眼中,紅花坪是個產茶區(qū),經濟作物是茶葉,農民的收入也是靠茶葉。靠山吃山,依茶當然就應該“吃茶”了,1996年他用精明的眼光捕捉到了致富的商機,以個體的方式做起了茶葉生意。經過兩年時間的打拼,他嘗到了甜頭。到了1998年,紅花鎮(zhèn)政府茶葉加工廠請他去當副經理,六年時間連續(xù)創(chuàng)造了年產值120萬元的成績。2004年,紅花與木魚兩鎮(zhèn)合并,茶葉公司宣告解散,杜成林也辦起了自己的茶葉加工廠,但在經歷了兩年時間的市場洗禮后,他發(fā)現如今在市場中單打獨斗行不通了。正如他說:“在兩年的經營過程中,思想還不不夠解放,經營觀念差,找不到市場,做不出品牌?!?/p>
與杜成林一樣的還有紅花坪村支部書記陳朝翠,也是在茶葉市場中打拼多年的共產黨員,她憑著黨性和責任感,一直把茶葉加工廠支撐到現在。她認為:“我們是村委會的,在村上也是個帶班的,為了老百姓的茶葉,我們就應盡量排憂解難,幫助村民致富。”但致富路在那里,這是她和杜成林等茶農們一直琢磨的。
林區(qū)和木魚鎮(zhèn)黨委政府一系列旅農林產業(yè)鏈政策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一個“整合”詞匯啟發(fā)了在逆境中奔走的杜成林和陳朝翠,與人聯手的思路打破了原有畫地為牢的發(fā)展模式。
杜成林認為:“林區(qū)黨委政府出臺了政策,旅農林產業(yè)鏈,在旅游的土突破上有新的起色,根據神農架旅農林產業(yè)的發(fā)展,這個趨勢很好,如果三個(茶葉加工)廠家合并一下,在茶葉上作出品牌?!?/p>
青峰茶葉有限公司董事王祖清也認為:“我們整合以后可以把規(guī)模擴大,茶葉(加工)機械可以增加,老百姓(茶)鮮葉加工能夠保證質量,確保老百姓利益。我們一起商量整合,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質量也能夠保證,老百姓也如意,同時也減少了一些費用?!?/p>
陳朝翠更加贊同:“我們紅花坪以茶葉為主,這是我們的經濟門路,合并(整合)后,我們村上可以向有機茶方向發(fā)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問題,在老百姓生產生活上解決點實際問題,這是村支部、村委會認為合并的好處?!?/p>
在木魚鎮(zhèn)黨委的斡旋下,紅花坪三大茶葉加工廠負責人做到了一起,最終達成了一致,整合到了一起,開始了紅花“茶人”的科學致富之路。
2008年3月,紅花坪茶葉加工廠以產權入股的方式注冊50萬元成立了青峰茶葉有限公司,“鄉(xiāng)特”為公司產品注冊商標,整合資金82萬元更新維護了生產設備,公司年收購、加工、茶葉能力達50萬斤。截止2009年8月,公司年完成收購、加工、銷售茶葉20萬斤,創(chuàng)產值90萬元。
青峰茶葉有限公司的發(fā)展,極大帶動了當地茶農的積極性和發(fā)展。茶農吳啟華說:“以前,我自己采摘、加工茶葉賣,賺一點錢,不是蠻多,當時干茶不好賣,一直到年底才能結賬,利潤低。(新)茶葉加工廠建起來以后,我的茶葉一般就好賣,有好價錢。”陳朝翠更是感慨萬分:“當初老百姓茶葉銷售主要是做干茶,請親戚朋友、村上領導幫忙賣,銷售達不到要求,價格低、品質低,銷不動。現在品牌打出來噠,生產有機茶就不急銷路了,老百姓的茶葉、鮮葉我們也收,干茶我們也可以幫他賣,共同致富路現在是走定了。”(作者單位:湖北省神農架林區(qū))(董定權王文山周強)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