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藝術——茶道 (1)
“正在消失”似乎是個矛盾的概念,要么存在,要么消失,很難說哪個時刻某個事物正在消失。但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個過程,在歷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間,而在我們個人的經(jīng)歷之中,卻可能是一個深刻的烙印,一段漫長的經(jīng)歷。我們所要描述的只是一種趨勢,也許今天它還存在,但消亡的命運已經(jīng)注定,我們看著它向末日逼近。這并不是一出悲劇,而是歷史的活力所在。舊的消亡,新的誕生,就是這樣。
無論古代、還是當代;無論封閉環(huán)境、還是開放社會:嗜茶者,大有人在。茶不醉人人自醉,人們用文言,用白話,為茶作傳,為茶禮贊。
茶,實在是地地道道的“國粹”,已經(jīng)超越了自身固有的物質(zhì)屬性,邁入一個精神領域,成為一種修養(yǎng),一種人格力量,一種境界。茶飲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修煉身心,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nèi)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國歷代社會名流、文人騷客、商賈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為榮,特別喜好在品茗中,吟詩議事、調(diào)琴歌唱、弈棋作畫,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所謂茶道,就是有關沏茶、飲茶的禮儀,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身養(yǎng)性,增進友誼,學習禮法?!安璧馈笔且环N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
茶道是品出來的。中國茶道醞釀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陸羽創(chuàng)立了中國茶道。中國茶道史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時期,從神農(nóng)時期到隋朝是中國茶道的醞釀時期:遠古時代無文字記載,但留下了美麗的傳說。相傳神農(nóng)身體奇特,肚皮透明,五腑六臟一覽無余。按時下氣功理論家的推測,神農(nóng)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可以憑觀察,靠感覺,斷定植物入哪經(jīng)、走哪穴、治什么病。當然,嘗遍百草難免中毒。世界第一部藥物學著作、據(jù)考證成書于先秦的《神農(nóng)本草》云:“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迸c此相關的傳說有幾種:一說神農(nóng)嘗到茶葉后,五臟六腑如經(jīng)過洗滌山般,干干凈凈,神清氣爽;一說神農(nóng)煮水,茶葉落入鍋內(nèi),偶然中發(fā)現(xiàn)了茶葉神奇的作用;一說神農(nóng)嘗了金綠色滾山珠中毒,瀕于死亡,幸得茶樹汁流入口。中而得救。陸羽是有幾分相信的,《茶經(jīng)》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并肯定茶是“南方之嘉木”。古人還喻為“嘉谷”。嘉者,至美至美也。這幾種傳說表明:人們在認識茶樹過程中進行審意體驗,發(fā)現(xiàn)茶樹具有治病的功效和濟世活人的品格。前者是物質(zhì)的。后者是精神的。一原始社會及后來的奴隸社會,人類征對大自然難以抗衡,疾病多,死亡率高,彼此需要幫助,“濟世活人”便被十分推崇。茶樹便成為這種品格的象征物。
第二個時期是唐代,這是中國茶道的形成時期:前面說過,茶道要以茶文化為依托。而茶文化興盛的前提條件是飲茶成風俗。到唐代,一發(fā)明了蒸青制茶,茶葉品質(zhì)經(jīng)高了,飲茶之風漸盛。唐玄宗天寶末進土封演所撰《封氏聞見記·飲茶》云:“……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輪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椽,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沒錢取機。”顯然,茶已不是貴族和士大夫們的特有享受品,已普及民間,成“比屋之飲”?!斗馐下勔娪洝酚终f:“按古人亦飲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范成風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辈枋屡d盛的客觀條件是茶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新茶初上市好茶須待時10-09
· 晚上喝紅茶也能睡得好10-09
· 晚清廣州的茶樓風情10-09
· 金玲瓏:風情洋溢的茶餐廳10-09
· 茶餐廳吃出南國風情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wǎng):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