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文化的傳播 (1)
中國茶文化淵源流長,它隨著茶飲的普及擴展,不斷地浸潤著人們美好的心靈。隨著歷史的腳步,中華茶文化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地不斷傳播于中華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澤海外,聞名于世。
1、茶馬古道與茶文化傳播
在茶葉歷史上,茶葉文化由內地向邊疆各族的傳播,主要是由于兩個特定的茶政內容而發(fā)生的,這就是"榷茶"和"茶馬互市"(也稱茶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葉專賣,這是一項政府對茶葉買賣的專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到了宋初,由于國用欠豐,極需增加茶稅收入,其次,也為革除唐朝以來茶葉自由經營收取稅制的積弊,便開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邊茶的茶馬互市兩項重要的國策。
⑴茶馬交易
茶馬交易,最初見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是在宋朝初年,內地向邊疆少數民族購買馬匹,主要還是用銅錢。但是這些地區(qū)的牧民則將賣馬的銅錢漸漸用來鑄造兵器。因此,宋朝政府從國家安全和貨幣尊嚴考慮,在太平興國八年,正式禁止以銅錢買馬,改用布帛、茶葉、藥材等來進行物物交換,為了使邊貿有序進行,還專門設立了茶馬司,茶馬司的職責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職官志》)在茶馬互市的政策確立之后,宋朝于今晉、陜、甘、川等地廣開馬市大量換取吐蕃、回紇、黨項等族的優(yōu)良馬匹,用以保衛(wèi)邊疆。到南宋時,茶馬互市的機構,相對固定為四川五場、甘肅三場八個地方。四川五場主要用來與西南少數民族交易,甘肅三場均用來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馬匹,因而邊茶主要以銀兩和土貨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馬互市再度恢復,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漸漸廢止。
⑵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的最早記載是在唐代。唐代對吐蕃影響漢族政權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視,因為與吐蕃的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絲綢之路的正常貿易,包括長安到西域的路線,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線和區(qū)域。因為這些路線和區(qū)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響之下。
唐代的文成公主進藏,就是出于安邊的目的,于此同時,也將當時先進的物質文明帶到了那片蒼古的高原。據《西藏日記》記載,文成公主隨帶物品中就有茶葉和茶種,吐蕃的飲茶習俗也因此得到推廣和發(fā)展。到了中唐的時候,朝廷使節(jié)到吐蕃時,看到當地首領家中已有不少諸如壽州、舒州、顧渚等地的名茶。中唐以后,茶馬交易使吐蕃與中原的關系更為密切。
⑶茶入回紇
回紇是唐代西北地區(qū)的一個游牧少數民族,唐代時,回紇的商業(yè)活動能力很強,長期在長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紇與唐的關系較為平和,唐憲宗把女兒太和公主嫁到回紇,玄宗又封裴羅為懷仁可汗。
《新唐書·陸羽傳》中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其后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丶v將馬匹換來的茶葉等,除了飲用外,還用一部分茶葉與土耳其等阿拉伯國家進行交易,從中獲取可觀的利潤。
⑷茶入西夏和遼
西夏王國建立于宋初,成為西北地區(qū)一支強大的勢力。西夏國的少數民族主要是由羌族的一支發(fā)展而成的黨項族。宋朝初期,向黨項族購買馬匹,是以銅錢支付,而黨項族則利用銅錢來鑄造兵器,這對宋朝來講無疑具有潛在的威脅性,因此,在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宋朝就用茶葉等物品來與之作物物交易。
至1038年,西夏元昊稱帝,不久便發(fā)動了對宋戰(zhàn)爭,雙方損失巨大,不得已而重新修和。但宋王朝的政策軟弱,有妥協(xié)之意。元昊雖向宋稱臣,但宋送給夏的歲幣茶葉等,則大大增加,贈茶由原來的數千斤,上漲到數萬斤乃至數十萬斤之多。
北宋時期,在與西夏周旋的同時,宋朝還要應付東北的契丹國的侵犯。916年阿保機
相關熱詞:
延伸閱讀:
· 黃山毛峰的傳說10-09
· 蔡襄“龍團”細分明10-09
· 水金龜的傳說10-09
· 英國飲茶的由來10-09
· 茶之誕生(下)10-09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jcbat.com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